返回

惠州东江纵队纪念馆

惠州东江纵队纪念馆

惠州东江纵队纪念馆

红色指数:★★★★


 “东江纵队纪念馆”馆名由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提写。该馆于2003年12月1日东江纵队成立60周年时落成,它记录了东江纵队建立和发展的历史,记录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我党领导东江地区军民浴血奋战的光辉历程。


参观指数:★★★★


   东江人民富有革命斗争的光荣传统。中国共产党广东地方组织创建之后,彭湃在海丰组织了中国第一个县级农会——海丰总农会。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共惠宝工委在惠阳沙坑周田村成立“惠宝人民抗日游击队总队”。1939年9月改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南方工委决定成立“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到1943年12月2日,广东人民抗击游击队东江纵队在惠阳土洋村正式宣告成立。从此,东江纵队迎来了抗战的胜利,并配合全国解放战争,为解放广东全境作出了贡献。


交通指数:★★★★★


   从惠州汽车总站乘车出发前往罗浮山风景区(已经开通了每20分钟一班旅游直达快巴),沿惠博沿江公路穿过博罗县城罗阳镇,只需50分钟车程,方便快捷。自驾车前往罗浮山东纵纪念馆,从市区出发只需40分钟左右。


看点1


   罗浮山成华南敌后抗日指挥中心


   反映了东江纵队成立、屡建战功、巩固发展和营救盟军并取得抗战胜利的事迹。1943年12月2日,中共中央指示将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改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1945年5月,广东省临委领导机关和东江纵队司令部、政治部及后勤部机关先后进入罗浮山,开辟了罗浮山抗日根据地。罗浮山成为了华南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指挥中心,并取得了一连串的胜利。

看点2


   两广纵队和粤赣湘边纵队实现整编

   展示了东江纵队主力胜利北撤,并以此为基础组建两广纵队,先后参加了南麻、临肠、诸城战役、豫东战役、济南战役和淮海战役。而留下南方武装人员继续开展游击战争。1949年10月南下的两广纵队和粤赣湘边纵队在五岭梅关胜利会师,为解放广东全境英勇奋战。1950年初,广东军区开始整编。到1952年,两广纵队、粤赣湘边纵队整编完毕,部队番号随之消失,从此完成了它光辉的历史使命。


看点3


   英雄集体和英雄事迹在展厅展示


   英烈厅写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年代,为国捐躯的东江纵队、亮光纵队、粤赣湘边纵队指挥员的烈士英名共5000多名,其中10名较为出色典型的英雄人物分别是:“革命母亲李淑恒”、“革命好妈妈冯芝”、“革命夫妻钟若潮、王丽”、“海外赤子陈庭禹”以及黄友、林文虎、刘锦进、张涛、熊芬,另外还有“老虎山下英雄五少年”、“高步英雄小鬼班”等英雄集体的英雄事迹也在展厅展示。

简介

东江纵队纪念馆,坐落在博罗县著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罗浮山朱明洞区内。三面环山,前面是秀丽的白莲湖,右侧不远处为东纵司令部旧址冲虚古观。四面环境优雅,景色宜人。2003年底,12月1日,在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东江纵队纪念馆在罗浮山下建成。“东江纵队纪念馆”馆名,为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题写。纪念馆建筑面积为3300平方米,目前馆藏文物85件,历史图片350多幅。

历史回到1990年,经济有了一定改善的东江纵队粤赣湘边纵队等老同志想建一个纪念馆,来缅怀一支为华南地区抗日做出杰出贡献的战士。虽然大家都有这份心,但资金的缺口却一时无法解决,所以就搁置下来了。没想到一搁置就是11年。

纪念馆建筑面积为3300平方米。馆内设4个展示厅及工作服务区,4个展厅分别为“序幕厅”、“陈列厅”、“英烈厅”、“映视厅”,以及两条长60多米、宽3米的参观走廊。

序幕厅

序幕厅(223平方米):正面是一幅大型彩色喷绘图,它以东江为背景,磅礴的气势展示了东江纵队的精神风貌。序幕厅两侧墙上,镶有歌曲《义勇军进行曲》和《东江纵队之歌》,表达了当年全民族抗战的坚强意志。序幕厅里面的两侧墙上,用红底金字,展示中央6位领导人的题词,这些题词对东江纵队给予了高度评价。序幕厅的顶棚,装饰了60颗五角星灯光,以示东江纵队成立60周年。

陈列厅

陈列厅(525平方米):以大量的文献资料、真实的历史照片,以及珍贵的革命文物,全面反映东江纵队、两广纵队、粤赣湘边纵队的革命事迹。陈列的文物有70多件,主要是东纵战士生活用具,以及缴获敌人的武器。重要文物有东江纵队《前进报》印刷机和东江纵队、粤赣湘边纵队当年出示的布告等。在展厅的另一侧,镶有6幅反映东江纵队重要革命事件的油画。

英烈厅

英烈厅(120平方米)刻写5000多位烈士的英名。厅内还展示了10位英雄人物和5个英雄集体的光辉事迹。

映视厅

映视厅(76平方米):主要播放十五集电视连续剧《东江纵队》和历史纪录片《芦沟桥事变》。让观众更形象地了解东江纵队的战斗史迹和“七·七”事变。

在参观走廊,设置了《日军侵华罪证》展览。通过展览,警示国人,不忘国耻,奋发图强,振兴中华。

广场

纪念馆前面,是一个宽阔的广场(2284平方米)。在广场的右侧,安放一组人物雕塑像。主题是:东江纵队将士,前赴后继,永远向前。

东江纵队纪念馆是一座历史丰碑,它记载了东江纵队抗日救国的宏伟历程,它焕发出的凛然正气,将永远激励人们沿着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

镇馆之宝-《前进报》印刷机

在东江纵队纪念馆的史迹陈列展览厅内,记者看到了一台用于印制《前进报》的珍贵印刷机,它的历史和收藏的经历都很具有意义。而这台历尽千辛、近千公斤重的机器,虽然经历六十余年沧桑,在工作人员的精心保护下,机身却还仍然闪闪发亮。据纪念馆工作人员介绍,该印刷机是原《博罗日报》社长、进步人士陈洁通过多方募资,于1941年购得。到了1944年,日军大扫荡,《博罗日报》只能停印,为了避免印刷机落入日寇手中,陈洁等人将机器埋藏在博罗附城农民陈锦青家里。

几个月后,东江纵队司令部迁移到罗浮山,为了方便印刷进步刊物,陈洁将印刷机的埋藏点告诉了东江纵队。东江纵队五支队政治处主任韩继元派十多名战士,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硬是用扁担将这部笨重的印刷机抬回,交给东江纵队《前进报》社使用。

到了1945年9月,抗战胜利,东江纵队北撤,无法把印刷机带走,只好将其拆散埋在朝元洞附近。而报社工作人员廖荣因腿受伤不能跟部队迁移,就以僧人身份隐居在朝元洞,负责保护这部印刷机。1949年解放后,廖荣将此机运往惠阳印刷厂使用。1978年博罗县文化局在原《前进报》随军记者钟紫和廖荣的协助下,将这部机器收藏于县博物馆,后来在东江纵队纪念馆展出。


评论

登录分享读后感、意见、建议

相关资料